湖北鄂东地区第一门户网站--鄂东网

海南学子求学路:背着椰子去上海 不带棉服去东北

 时间:2016-08-29 10:47:11编辑:文曦来源:news.xianzhaiwang.cn

rcm鄂东网|xianzhaiwang.cn
海南学子求学路:背着椰子去上海 不带棉服去东北

2007年8月,在海口火车站,几位海南大学生结伴坐火车出岛上学。 海南日报记者 李英挺 摄rcm鄂东网|xianzhaiwang.cn

rcm鄂东网|xianzhaiwang.cn
海南学子求学路:背着椰子去上海 不带棉服去东北rcm鄂东网|xianzhaiwang.cn

梁梦琦随身携带的平安符和成人礼礼物。 王玉洁 摄rcm鄂东网|xianzhaiwang.cn

家乡之外的世界,谁不想去看看?自195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制度建立以来,一代又一代海南学子紧握一纸入学通知,背上行囊,收拾好对远方世界的憧憬,出发了。rcm鄂东网|xianzhaiwang.cn

岁月的指针,自上世纪五十年代缓步走来,既带走了光阴的故事,也改变了学子肩上的行囊。rcm鄂东网|xianzhaiwang.cn

出远门求学,不同年代的海南学子带的行李有所不同。海南解放后改革开放前,在那物质匮乏的年代,他们的行囊简单得不能再简单了,几件单衣、一张薄被一扎就是一件行李;生活慢慢变好了,皮箱里要塞一些海南特产和零食与新同学分享;再后来,年轻一代的孩子到外地求学,大都追求越简单越好,他们带的行李数量慢慢减少,有的洒脱到只带了身份证、手机、银行卡和录取通知书……rcm鄂东网|xianzhaiwang.cn

行囊虽小,却也能让人从中读懂远去的时光,找寻那些年曾铆足了劲上大学改变命运的年轻人,想把简朴的生活过得精彩的他们,年轻无畏的他们,眷恋家乡的他们。rcm鄂东网|xianzhaiwang.cn

粮食关系证明如录取通知书般重要rcm鄂东网|xianzhaiwang.cn

8月26日中午时分,定安县定城镇。1978年考上琼台书院的吴泽汉坐在大树下,悠然喝上一杯茶。细细的风吹过,也吹来了当年的求学故事。rcm鄂东网|xianzhaiwang.cn

“高考恢复的第二年,只有初中毕业的我考上了琼台师范大专班中文班,成绩还不错!”虽已时隔近40年,吴泽汉说起那段艰苦的日子,依然很是骄傲,“考上那年,我28岁。‘文革’十年,我一直在农场干活,高考再难也要拼一把!”rcm鄂东网|xianzhaiwang.cn

要去海口上学了,得收拾行李。“家里不宽裕,大件的行李一只手都数得过来,一个自己做的木箱里装了三五件衣服,一张被子和油布伞塞进布袋。”吴泽汉把家里有的全带上了,家里没有的肥皂、水壶等生活用品都在海口采购。rcm鄂东网|xianzhaiwang.cn

皮箱在那时只是有钱人家的孩子能用上,吴泽汉的这个木箱不大,还有个提手,长约40厘米、宽约20厘米、高约10厘米,是他在农场工作时,到山上砍了鸭脚木做成的。“箱子里还有一学期生活费,大概三四十块钱。”吴泽汉想了很久,补充说,“噢,还带了个草帽。”rcm鄂东网|xianzhaiwang.cn

但有个东西不得不带,那就是粮食关系证明。“搁在今天,它如大学生的录取通知书一般,甚至还更重要。”吴泽汉说,有了这个粮食关系证明,学生才能领到饭票吃上饭。“这一纸证明还是学生从农业户口转成非农业户口最重要的凭证。”rcm鄂东网|xianzhaiwang.cn

那些日子,物质匮乏。到了1982年,吴泽汉的弟弟考上中国人民大学,也只是拎了布袋装上衣服和棉被就北上了。rcm鄂东网|xianzhaiwang.cn

不像北方,海南人大多没有带干粮的习惯,1964年考取上海复旦大学的海南大学原副校长符华儿回忆,自己刚去学校时行李简单,“一个帆布箱里装了春夏秋季的衣服,棉被和厚衣服都是到了上海再买。”rcm鄂东网|xianzhaiwang.cn

海南的孩子,没出过远门的哪有棉服?1991年考上吉林长春一所高校的周苇就因气候差异闹了个乌龙。rcm鄂东网|xianzhaiwang.cn

开学大多在每年9月份,那个时候的长春已然有些凉意了。“可我们交由火车托运的行李偏偏一个多星期以后才到,下了火车长春十到二十度的天气,尤其是一早一晚,可把我们冻坏了!”周苇哭笑不得,大家下了火车第一件事情就是直奔商场买厚衣服、棉被。rcm鄂东网|xianzhaiwang.cn

家里人吸取她的经验,表妹去广州求学,提前作准备,在海南最热的8月份,家人找老师傅弹棉花做棉被御寒,“做好后,棉被足足有11斤重。”周苇回想起来都觉得好笑。rcm鄂东网|xianzhaiwang.cn

果香带去家乡味道rcm鄂东网|xianzhaiwang.cn

出门在外,让人惦记的除了家人、亲友,还有海南美食。经过一个学期朝夕相处,同学们便相约着从家里带些特产来分享。rcm鄂东网|xianzhaiwang.cn

哪些特产能代表海南且保存的时间久?1960年代去上海上学的符华儿想来想去,决定带新鲜椰子到学校去,虽然很重,但比起其他的熟食,已经算是方便携带的了。到了第二学年开学时,符华儿找来两个网兜,每个网兜放了3只椰子,从海口坐船再转火车辗转到上海,“6个椰子沉甸甸的,压得两个肩头酸疼不已。”rcm鄂东网|xianzhaiwang.cn

可还没有到达上海,生性热情的她就与路人分享了其中2个,到了学校,剩下的分2个给男同学尝,分2个给女同学解馋。同学们大多是第一次喝到新鲜的椰子水,有人评价是牛奶味,有人说“有点鲜花生的味道”。rcm鄂东网|xianzhaiwang.cn

符华儿还记得当时的情景:“路途遥远,到了学校,椰子水已经不多了,每人只能分得一点。但劈开椰壳之后,厚厚的椰肉一层层剐下来倒还有不少,可以‘敞开供应’。”rcm鄂东网|xianzhaiwang.cn

美食分享会非常流行,各地高校都有。海南在很多人眼中,依然神秘而独特,对到外地的海南学生来说,家乡特色美食溢满了乡情。rcm鄂东网|xianzhaiwang.cn

定安以前有很多酸杨桃,掉落的杨桃食之太酸弃之可惜,于是定安人就把它做成果脯配饭吃。其制作方法不难,先把杨桃用开水煮一会,再把它压干,最后撒上盐巴,杨桃很快变成红色,酸甜可口,成了不少老定安人的回忆。rcm鄂东网|xianzhaiwang.cn

定安到北京,有3000多公里远,远在异乡,带些儿时的最爱吧!吴泽汉的弟弟到北京念书时总爱带上一小瓶,原本是准备留着自己打牙祭的,没想到不少外地同学也爱上了。rcm鄂东网|xianzhaiwang.cn

吴泽汉记得,春节后,文昌学生的布袋像百宝箱,里面能变出些年糕和“糯米花”。“一次,一个定安老乡从家里装了几个粽子到学校,还大方地分了我一个!”吴泽汉至今还很感动,虽然海口离定安不远,但能吃一口家乡的粽子,那是何等的亲切和幸福!rcm鄂东网|xianzhaiwang.cn

周苇记得,他们这些到岛外求学的,常常在新学期开学后,带些椰子糖、椰子丝、海鱼干等小食品,与大家分享。“除了椰子,还有同学抱个菠萝蜜就出发了,特别有趣!”rcm鄂东网|xianzhaiwang.cn

一切从简洒脱追梦rcm鄂东网|xianzhaiwang.cn

如今,物流发达,电商便捷,出门只要牢记“伸手要钱”便能畅行无阻。rcm鄂东网|xianzhaiwang.cn

年轻一代的海南学生大多衣食无忧,不少80后、90后们出门上学一切从简。这不是因为消费不起,而是他们追求简单生活,行李箱里只带一些简单的衣物,重要证件,其他的交给物流或学校超市。

海南学子求学路:背着椰子去上海 不带棉服去东北

文章地址: http://news.xianzhaiwang.cn/toutiao/376597.html

已有0人评论 我有话说相关内容阅读
新闻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鄂东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非鄂东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如因作品[海南学子求学路:背着椰子去上海]海南学子求学路:背着椰子去上海 不带棉服去东北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征稿启事:
为了更好的发挥鄂东网资讯平台价值,促进诸位自身发展以及业务拓展,更好地为企业及个人提供服务,鄂东网诚征各类稿件,欢迎有实力机构、研究员、行业分析师、专家来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