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鄂东地区第一门户网站--鄂东网

安杰依·瓦伊达逝世 波兰电影失去了父亲(组图)(2)

 时间:2016-10-11 17:06:27编辑:文曦来源:news.xianzhaiwang.cn

少年时代 二战阴影中遇见电影yfw鄂东网|www.xianzhaiwang.cn

1926年3月9日,瓦伊达出生于波兰的苏瓦乌基的一个典型知识分子家庭,他的爷爷是克拉科夫远郊的农民,父亲是波兰军队的骑兵军官,母亲则是在一所乌克兰学校教书的教师。他曾在自传性电影《债与信》中说道,“父母是为他人工作的人,那时波兰知识阶层的身上都有这个品质,你不可能不这么做。为他人而活,在当时的波兰知识界是绝对的信条。”在瓦伊达13岁的时候,二战的爆发结束了他田园诗一般的乡村生活。他的父亲于战争中失踪,为了维持生计母亲也开始做工。因为波兰政府封锁战争消息,直到他63岁的时候,才能在家族墓地里正式记下父亲的牺牲地。瓦伊达也曾想过继承父亲的愿望考入军校,但无奈考试失败,只能进入当时德军占领下的一所绘画学校学习。随着波兰沦陷,他也必须做工人才能被允许自由活动。yfw鄂东网|www.xianzhaiwang.cn

战争年代,波兰画家们以只画风景表达沉默的反抗,画着裸体与鲜花、沉浸在法国精神中的学生瓦伊达,穿着父亲留下的海军制服,不得不在街头围捕、波兰起义中决然行走。这些关于二战的年少记忆,构成了他日后创作反战电影的重要。1949年,瓦伊达偶然看见了罗兹电影学院的招生启事,几乎误打误撞地考了进去。在这所五十年代的电影学校里,瓦伊达被教授们带领着走进真正的电影艺术里,他接触到大量的法国先锋派电影作品,发现了电影另一面的世界。yfw鄂东网|www.xianzhaiwang.cn

生涯早期 “战争三部曲”震惊影坛yfw鄂东网|www.xianzhaiwang.cn

在1955年,29岁的瓦伊达开始导演故事片,他拍出了以二战为背景的不朽名作《一代人》,由此开启了他在世界影坛的传奇之旅。《一代人》描写了有冒险冲动、个人理想也有恐惧感的青年战士,影片并未刻意渲染纳粹的暴虐,重点在诉说那些推动历史车轮的普通生命。《一代人》的诞生打破了波兰电影创作上的禁忌,为此瓦伊达备受当时文艺理论家的指责,他们认为这部富有新现实主义的作品被中产阶级的虚无主义所玷污,也有持正面观点的评论家认为影片是对反战电影拍摄的新突破。yfw鄂东网|www.xianzhaiwang.cn

两年后,瓦伊达又拍摄了电影《下水道》,讲述华沙起义后抵抗者在下水道逃生的故事。影片表现了下水道的阴暗、污秽和恐怖。而1958年的《灰烬与钻石》斩获1959年威尼斯电影节国际影评人费比西奖,影片的史诗气质更像是一幕四连拍的舞台剧,被不少影评人称为“战争史诗的精神高度”。yfw鄂东网|www.xianzhaiwang.cn

《一代人》、《下水道》和《灰烬与钻石》构成了他导演生涯早期的“战争三部曲”。实际上,“二战”时期,瓦伊达才13岁到19岁,因为缺少身份证明,沦陷期间他不得不每天待在屋里,在叔伯的锁店里帮工,关于外界的消息更多来自于周围人的转述。在后来的访谈中,他曾表示因为自己几乎没参加过抵抗运动,战争经历不多,他可以大胆地憧憬二战中那些被绞杀的英雄主义,然后在电影中一一得到弥补。yfw鄂东网|www.xianzhaiwang.cn

大师的话yfw鄂东网|www.xianzhaiwang.cn

“在德军占领期间,我与地下组织有联系,但没有被关进强制收容所,当时,我刚好去了克拉科夫,没有参加华沙起义。可以说,我错过了那个时代发生的各种事情,我用作品填补了经历中欠缺的部分。”(选自大岛渚著《我被封杀的抒情》)yfw鄂东网|www.xianzhaiwang.cn

“我们想要什么?我们只是想拓展一点点自由的边界。电影能直击人们的良知。我觉得自己没有浪费这一生,因为我对政治事务做出了一些贡献。”(2006年2月15日第56届柏林电影节访谈)yfw鄂东网|www.xianzhaiwang.cn

“1939年9月1日,我的童年断崖一般结束了,我开始苦苦等待父亲回来,而每一个圣诞节都在提醒我,又是一年过去了,而他依旧缺席。到1950年的时候,全家人终于明白了,他大约是永远不会回来了。”(摘自《虹膜》)yfw鄂东网|www.xianzhaiwang.cn

“我将用波兰语表达获奖感言及我的感受,因为我总是想用这门语言的思维去思考或是表达,我接受这项殊荣并不是对我个人的赞赏,而是对波兰电影的褒奖。我的很多电影主题都是包括战争、纳粹的暴行,这也是为什么我今天在这里感谢朋友和同伴,让波兰重回文明世界。我认为,大家最终的热情是来自于心底里的爱和感激以及纯粹。”(2000年奥斯卡终身成就奖致辞)yfw鄂东网|www.xianzhaiwang.cn

高峰成就 从获金棕榈到去国怀乡yfw鄂东网|www.xianzhaiwang.cn

1963年1月曾发行的《世界》杂志上,瓦伊达曾在访谈中说过,“如果我是自己作品的制片人,经济能独立化,我就能拍出第二部《一代人》和《下水道》吧。”话里充满了他对电影志向的苦闷,但他并未退缩,1977年与1981年,瓦伊达最出名的作品《大理石人》及其续集《铁人》诞生,这两部作品被称为“波兰道德焦虑”的代表影片。其中,《大理石人》描述了上世纪50年代初期劳动英雄比尔库特遭受迫害的故事,在戛纳电影节上斩获国际影评人费比西奖。而《铁人》讲述一名记者被指派深入现场采访罢工、搜集罢工领导者不利材料,却在最后关头辞职。《铁人》最后获得第34届戛纳金棕榈大奖,并提名奥斯卡最佳外语片,而这两部作品都是受到了多方阻挠才得以公映。yfw鄂东网|www.xianzhaiwang.cn

20世纪80年代,瓦伊达的电影创作组被政府勒令解散,他在国内也失去了拍片的资格。在《铁人》之后他不得不离开波兰,开始了在国外拍片的生涯。期间他的电影创作也不曾停止,《丹东》、《德意志之恋》、《恋爱事件编年史》等著名影片就是在这时期完成的。他的影片结合了新现实主义和现代主义的优秀传统,以强烈的道德意识和精湛的电影技巧,深刻反映了20世纪波兰的苦难和挣扎。yfw鄂东网|www.xianzhaiwang.cn

回归救赎 永不停止的怀念与创作yfw鄂东网|www.xianzhaiwang.cn

1989年,在外流亡九年的瓦伊达回到了祖国,他发现波兰的“政治电影”基本开始消失,整个民族的电影业面临着几乎崩溃的处境。波兰电影处于极度消沉的一个时期,年轻人对严肃的民族历史电影反应冷淡。除了少量优秀的纪录片外,整体作品难见起色,好莱坞大片充斥银幕,沉闷的艺术片毫无票房。面临着这样的氛围,瓦伊达依旧坚持创作,整个20世纪90年代一共拍摄了6部电影,其中,《塔杜施先生》无论是票房还是艺术价值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功。在波兰,观看它的观众数甚至超出观看《泰坦尼克号》的七倍。yfw鄂东网|www.xianzhaiwang.cn

2007年,瓦伊达经过长达17年的酝酿,推出了呕心沥血之作《卡廷惨案》。影片描写了前苏联1940年在卡廷森林中对波兰战俘军官实施的大屠杀,瓦伊达的父亲就在那场灾难中死去的。《卡廷惨案》在波兰甚至全世界范围内都引起了极为强烈的反应。他表示,《卡廷惨案》的创作动机是希望尽可能地重建年轻人对历史的认知,当被问到为何坚持拍摄此片,他说,“我害怕集体的遗忘。电影是一个时代的验尸报告,它能唤醒人们沉睡的心灵。”yfw鄂东网|www.xianzhaiwang.cn

2009年,83岁的瓦伊达依然宝刀不老,他拍摄的传记电影《甜蜜的冲动》为他赢得了第59届柏林电影节的阿尔弗莱德奖。而2016年的遗作《残留余像》(Afterimage),日前刚被提交为波兰参选奥斯卡外语片的代表,这也是瓦伊达第九部代表波兰参加奥斯卡最佳外语片评选的电影。yfw鄂东网|www.xianzhaiwang.cn

安杰依·瓦伊达逝世 波兰电影失去了父亲(组图)

文章地址: http://news.xianzhaiwang.cn/toutiao/448884.html

已有0人评论 我有话说相关内容阅读
新闻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鄂东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非鄂东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如因作品[安杰依·瓦伊达逝世]安杰依·瓦伊达逝世 波兰电影失去了父亲(组图)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征稿启事:
为了更好的发挥鄂东网资讯平台价值,促进诸位自身发展以及业务拓展,更好地为企业及个人提供服务,鄂东网诚征各类稿件,欢迎有实力机构、研究员、行业分析师、专家来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