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鄂东地区第一门户网站--鄂东网

“空心”的村小 留不住的乡愁(图)

 时间:2016-07-22 16:27:36编辑:来源:news.xianzhaiwang.cn

随着青壮年外出务工,农村孩子进城上学已成为趋势,但也因此割断了农村的文化脉络,使孩子们对乡村传统美德和文化越来越陌生——

“空心”的村小 留不住的乡愁e7Y鄂东网|xianzhaiwang.cn

e7Y鄂东网|xianzhaiwang.cn
“空心”的村小 留不住的乡愁(图)e7Y鄂东网|xianzhaiwang.cn

村寂少童音 李法明 画e7Y鄂东网|xianzhaiwang.cn

日前,笔者回了一趟湖南老家,发现一些村里的文化生活过于贫乏:村民们没事不是呆在村口的小卖部打麻将,就是三五成群泡在别人家打纸牌、玩扑克,在“双抢”的农忙时节,有的人也不例外。e7Y鄂东网|xianzhaiwang.cn

笔者走进自己曾就读过的村小,看到校园里杂草丛生,那幢三层高的教学楼玻璃窗全碎了,露出一个个不规则的大洞小洞……e7Y鄂东网|xianzhaiwang.cn

笔者家乡小学只是一个缩影。据媒体报道,从山西、宁夏,到重庆、福建、湖南……一场乡村小学“减员潮”正在加速度席卷全国,“空心校”正在大量涌现。“撤点并校”虽然从总体上有利于教育质量的提升,不过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乡土文化的凋敝。e7Y鄂东网|xianzhaiwang.cn

村小撤并留下“寂静村庄”e7Y鄂东网|xianzhaiwang.cn

湖南省郴州市苏仙区栖凤渡镇正源村小是“撤点并校”的产物。2009年,区教育局将这所服务2000多名村民的村小关停,到5公里外的原廖王坪乡中心小学就读。目前,这所原乡中心校有600多名学生,2012年撤乡后学生在逐年减少。e7Y鄂东网|xianzhaiwang.cn

老教师李桥林还记得,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自己在正源村小当民办教师时,村子里人气很旺,村民们大多在耕田种地。每到农闲时节,就会有三三两两的村民来到学校,或与老师们谈谈孩子的在校表现,请教老师回家如何指导孩子;或与老师们讲讲奇闻趣事,聊聊国家大事;或与老师们聚在一起下下象棋、打打扑克……学校成了村民们心中的文化中心。e7Y鄂东网|xianzhaiwang.cn

在李桥林的记忆中,那时,村民尊敬老师,老师也是全心全意为孩子们教好书,学校有什么事情,村民们知道后不用招呼就赶过来了。e7Y鄂东网|xianzhaiwang.cn

李桥林告诉笔者:“本世纪初,作为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主要的教育费附加和教育集资被取消,当时国家教育投入机制没有相应地建立起来,导致农村教育经费不足,办学条件难以保障。撤并后的村小没了活蹦乱跳的读书郎,没了知书达理的老师,一些地方通过中小学布局调整集中办学,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轻财政压力,成为政府的一种自然选择。”e7Y鄂东网|xianzhaiwang.cn

以苏仙区原廖王坪乡为例,2000年前有8所村小,一所中心小学,一所初中;到2009年时,全乡仅保留一所中心小学,初中撤并到郴州市十二中。村小消失,妇女陪读,青壮年外出务工,该乡的许多村庄村民老龄化的态势十分严重,只有到寒暑假期间,才听到孩子们的嬉戏声,村庄逐渐失去了生命力与活力,沦为不闻童子声的“寂静村庄”。e7Y鄂东网|xianzhaiwang.cn

“空心”的村小 留不住的乡愁(图)

文章地址: http://news.xianzhaiwang.cn/toutiao/325728.html

已有0人评论 我有话说相关内容阅读
新闻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鄂东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非鄂东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如因作品[“空心”的村小]“空心”的村小 留不住的乡愁(图)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征稿启事:
为了更好的发挥鄂东网资讯平台价值,促进诸位自身发展以及业务拓展,更好地为企业及个人提供服务,鄂东网诚征各类稿件,欢迎有实力机构、研究员、行业分析师、专家来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