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鄂东地区第一门户网站--鄂东网

一张红军借据62年后现世 政府72年后还了1.5万(2)

 时间:2016-09-23 11:11:00编辑:文曦来源:news.xianzhaiwang.cn

老村民一直保留苏维埃硬币4SM鄂东网|www.xianzhaiwang.cn

在宜章县白石渡老湾村,一枚红军硬币的故事同样见证着红军的钢铁纪律。几年前,老湾村发掘红色旅游,65岁的村民邝日皓拿出家中珍藏了近80年的这枚硬币,虽然面值仅两角,却由于是当年红军在村里驻扎时使用过的,邝日皓一直当作“传家之宝”珍藏着。4SM鄂东网|www.xianzhaiwang.cn

这枚苏币上,正面写着面额为:贰角,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公历一九三二年,背面则画着一枚党徽,并标注了兑换原则:每五枚当一元。邝日皓说,这枚“传家之宝”是母亲留给他的。4SM鄂东网|www.xianzhaiwang.cn

据党史专家颜宝琳介绍,当年,红军在白石渡老湾村尾的小学堂里,设立了临时银行,收回红军在当地购买物资时使用的苏维埃钞票,并按比例兑换成 “硬通货”银圆,以免让村民蒙受损失。“红军离开村子后,苏币就没法用了,所以红军特别设立银行兑换银圆,老百姓无不称道,赞赏红军是咱老百姓的军队。” 据了解,1932年7月7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家银行首批国币正式开印。在长征途中,红军仍然使用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家银行的钱币来购买日用品等,当红军从不同的阵地转移时,会跟所在地区村民以1:1的面值,把红军的钱币兑换成当时广泛流通的银圆。4SM鄂东网|www.xianzhaiwang.cn

邝日皓说,母亲当年为何没有兑换银圆,自己也不清楚。直到有一天,不识字的母亲找到苏币,问他上面写了什么,他才知道家里有这么一枚特殊的硬币。4SM鄂东网|www.xianzhaiwang.cn

传承者4SM鄂东网|www.xianzhaiwang.cn

一处红军墓4SM鄂东网|www.xianzhaiwang.cn

三代人坚守4SM鄂东网|www.xianzhaiwang.cn

在湖南嘉禾县甫口村,村口的赤珠岭山脚有一处红军墓,葬着34位红军战士的遗骨。在这里,彭家祖孙三代接力为红军守墓的故事流传已久,至今已 82载。彭子文的爷爷彭助立、父亲彭作恭都是“守墓人”,轮到了彭子文,故事讲到了第三代。至于下一代,59岁的彭子文坦言,不强求儿子回乡守墓,但令他欣慰的是,儿子答应他会继续传承,只要有空就回来打理墓地。4SM鄂东网|www.xianzhaiwang.cn

1934年11月17日,中央红军“红星”纵队后卫部队渡过钟水河向蓝山土市方向前进,经过甫口村时,与国民党部队相遇,正面交锋在所难免,战斗从早上9时一直打到中午12时。次日,年仅9岁的彭作恭在父亲彭助立的带领下来到赤珠岭。只见牺牲的红军尸体,身上都被鲜血染红。年幼的彭作恭很害怕,父亲却说:“有什么好怕的,他们都是红军,是人民子弟兵,来救我们老百姓的。”于是,他带着儿子把这34具遗骸合葬了。4SM鄂东网|www.xianzhaiwang.cn

因国民党的军队还未离开,掩埋之事只能悄然进行。彭助立从附近河里找了块造型特殊的红色鹅卵石,放在坟上做记号,打算来年能够上坟祭拜。就这样,一个不起眼的红军土坟悄然出现在赤珠岭山脚下。4SM鄂东网|www.xianzhaiwang.cn

彭助立离世后,彭作恭担起了守墓的重任。1975年,墓地仍只是个小坟头,连块石碑也没有,如何让后人瞻仰?于是,彭作恭决意给红军烈士立块碑。为此,他甚至“冒犯”了先辈,差点得罪了一众亲人。彭子文回忆,那时父亲的工资不高,根本没有余款立碑。他思来想去,向族兄族弟提出把自己祖父坟前的墓碑挖出来换做成红军烈士的墓碑。在他的反复劝说下,亲人总算被说动了,石碑立了起来。他还把祖父墓碑上的碑文改写成了“红军烈士永垂不朽”。之后,他又组织甫南中学的师生,在红军墓周围栽种了松柏,并在往后每年的清明节,组织师生前来为红军烈士扫墓。4SM鄂东网|www.xianzhaiwang.cn

2013年,彭作恭离世。他定居长沙多年的儿子彭子文,为了守墓,最终选择回到家乡。4SM鄂东网|www.xianzhaiwang.cn

彭家祖孙三代,见证着这座红军墓,从一个小坟包、到一块简陋的石碑、再到如今松柏环绕的红军墓;也见证了通往红军墓的路,从羊肠小道,到石板路,再到现在的水泥路。墓在变,路也在变,但守墓的彭家人始终都在。4SM鄂东网|www.xianzhaiwang.cn

一张红军借据62年后现世 政府72年后还了1.5万

文章地址: http://news.xianzhaiwang.cn/toutiao/415240.html

已有0人评论 我有话说相关内容阅读
新闻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鄂东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非鄂东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如因作品[一张红军借据62年后现世]一张红军借据62年后现世 政府72年后还了1.5万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征稿启事:
为了更好的发挥鄂东网资讯平台价值,促进诸位自身发展以及业务拓展,更好地为企业及个人提供服务,鄂东网诚征各类稿件,欢迎有实力机构、研究员、行业分析师、专家来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