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鄂东地区第一门户网站--鄂东网

一个藏族村庄的巨变 等待游客探寻它的秘密

 时间:2016-10-13 10:10:24编辑:文曦来源:news.xianzhaiwang.cn

从马尔康出发,顺着梭磨河向下走7公里,便到了卓克基西索村。卓克基,在嘉绒藏语意为“至高无上”。1935年7月,毛泽东及中央机关在长征途中,就曾在卓克基的土司官寨中住宿一周。

80年过去了,土司官寨经历了多少风风雨雨,而藏族人民早已摆脱了土司的统治,自己当家做主。SV6鄂东网|www.xianzhaiwang.cn

土司官寨以其独特的汉藏建筑风格享誉国内外,被国际建筑师誉为“东方建筑史上的一颗明珠”。SV6鄂东网|www.xianzhaiwang.cn

如今土司官寨已敞开大门,而山下的西索村,早已梳洗好它的美丽与古朴,正等待着游客去探寻它的秘密。SV6鄂东网|www.xianzhaiwang.cn

SV6鄂东网|www.xianzhaiwang.cn
一个藏族村庄的巨变 等待游客探寻它的秘密SV6鄂东网|www.xianzhaiwang.cn

刘平 摄SV6鄂东网|www.xianzhaiwang.cn

西索村第一个藏家乐SV6鄂东网|www.xianzhaiwang.cn

西索村依山而建,藏族风貌的建筑群,山抱水绕。民居用形状不规则的石头垒建,多为三到四层,除房顶四角和窗户四周涂以白色装饰,门、窗沿漆有红蓝绿色的花纹外,墙壁石头裸露在外,颇有古朴粗犷之感。SV6鄂东网|www.xianzhaiwang.cn

西索村,藏语意思是“前沿,站岗放哨”。在几十年间,这里犹如前沿一般,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SV6鄂东网|www.xianzhaiwang.cn

下午的卓克基镇西索村,充满了游客们的笑声,几十户村民的家,沿着山坡上下排开。离村口不远的地方,靠公路边一排5株枝繁叶茂的高山白杨树,树龄超过百年,平均树高40米,粗大的树干一人搂不过来。人们称它为“红军树”,当年红军战士在树下曾席地而坐。SV6鄂东网|www.xianzhaiwang.cn

村子里面,家家户户的门前,都挂着“客栈”、“有WiFi”的牌子,有的旅馆还自带咖啡厅。房屋被粉刷成各种鲜艳的颜色,房檐上摆着各式各样的盆栽花朵,而门里门外也堆放着柴草,既有农村生活的野趣,也有城市生活的模样。70多岁的藏族老汉路业康,正在家里为游人们准备房间。2003年,他搞了村子里第一家“藏家乐”旅馆,不仅改变自家生活,也带动了一个村。SV6鄂东网|www.xianzhaiwang.cn

距离他家不远处,相隔一条水流湍急的小河,便是土司官寨。那座在历史上象征权力与富有的五层建筑,如今已是文物保护单位。SV6鄂东网|www.xianzhaiwang.cn

最近几年,西索村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旅游人次和综合收入呈逐年增长趋势。目前全村民宿已经拥有280个床位,到了7月、8月的旅游旺季时,甚至会出现供不应求的局面。2015年,整个西索村实现旅游综合收入已经突破百万。SV6鄂东网|www.xianzhaiwang.cn

SV6鄂东网|www.xianzhaiwang.cn
一个藏族村庄的巨变 等待游客探寻它的秘密SV6鄂东网|www.xianzhaiwang.cn

刘平 摄SV6鄂东网|www.xianzhaiwang.cn

北京大学生常来研究建筑SV6鄂东网|www.xianzhaiwang.cn

早上8点,村子已浸在阳光中。SV6鄂东网|www.xianzhaiwang.cn

山脚的梭磨河淙淙流淌,村子里响起了扫帚与水泥地面摩擦的沙沙声,不时飘出燃烧的松枝味道。SV6鄂东网|www.xianzhaiwang.cn

路业康的父亲路子常,是红军长征路过村子时的亲历者。红军来到这里之前,路子常是土司的管家,主要负责为土司经商、赚钱。SV6鄂东网|www.xianzhaiwang.cn

当年红军住进了村民家后,早上负责挑水,白天帮助村民下地干活。SV6鄂东网|www.xianzhaiwang.cn

新中国成立后,推行土地革命,村民们彻底转变了观念。当时10岁的路业康,眼看着父亲母亲为分到自家的土地高兴了好久。以往村子里对红军的怀疑完全消失,大家的生活一天天好了起来。毛泽东、朱德的画像,也挂在了村民家里。SV6鄂东网|www.xianzhaiwang.cn

至1965年,村里通了水电。前些年,路业康卖掉家里最后的牲口,也改用拖拉机耕种。同路业康家一样,随着社会的发展,西索村老百姓的日子变得越来越好。SV6鄂东网|www.xianzhaiwang.cn

最大的改变便是2003年,路业康办起了藏家乐。为了招待方便,将二层小楼扩建成四层,能住下几十个人,每年收入都有数万元。前些年装修时,路业康还大方地花了30万元,把家庭旅馆用新木料包得漂漂亮亮,还在四楼给自己留下了一间宽敞的经房。来自北京的大学生们,定期到这里采风、研究建筑。SV6鄂东网|www.xianzhaiwang.cn

平坦的山间道路,沿着当年红军走过的路线,从山谷辐射向每个村庄。而就在卓克基村庄的不远处,一座座混凝土立桥跨过滚滚梭磨河。待到明年,汶马高速的建成,将快速连通这里与成都。当年红军跨过的千山万水,未来则是天堑变为通途。SV6鄂东网|www.xianzhaiwang.cn

汶马高速公路开建了,路业康心里也美滋滋地,扩大经营成为他下一个心愿,“汶马高速公路修好后,到我们这儿来旅游的人会更多,我的生意也会越来越好。”SV6鄂东网|www.xianzhaiwang.cn

SV6鄂东网|www.xianzhaiwang.cn
一个藏族村庄的巨变 等待游客探寻它的秘密SV6鄂东网|www.xianzhaiwang.cn

刘平 摄SV6鄂东网|www.xianzhaiwang.cn

火热的“乡村旅游”SV6鄂东网|www.xianzhaiwang.cn

早上9点,太阳也爬上了卓克基官寨高大的木结构建筑。西索村村民泽郎斯满开始在院子里忙活起来,她并不知道何时会有游客走进这间西索人家。但是每天忙忙碌碌,她会觉得心里特别踏实。SV6鄂东网|www.xianzhaiwang.cn

在泽郎斯满家的院子里,种着花草和青葱,像是菜园更像是花园。“这里以前是养猪的猪圈。”SV6鄂东网|www.xianzhaiwang.cn

“乡村旅游”在乡间火热流行,引来了南来北往的游客,也带火了西索村的旅游服务业。西索村60户居民中有接待能力的便有40多户,借此带动了全村的经济发展。在路业康看来,有的村民年收入可以达10多万元人民币。村子里鲜有外出打工者,都在帮助家里搞旅游接待,在客人少的时间就再去干些农活。SV6鄂东网|www.xianzhaiwang.cn

未发展旅游业前,西索村民一直以砍伐木料、种植粮食和传统养殖业为主要经济。“现在改变了原有的生活方式,也感受到旅游业带来的幸福生活。”路业康经常守在电话旁等待铃声响起,除了预订住宿之外,很多是曾来住宿的外国朋友打来问候的电话。SV6鄂东网|www.xianzhaiwang.cn

西索村的发展,只是马尔康市整体发展的一个缩影。在马尔康市,通过打造品牌、培育精品、体现特色的旅游正成为全市脱贫致富的新生力量。SV6鄂东网|www.xianzhaiwang.cn

2015年马尔康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20753万元,比上年增长9.6%。其中,旅游业快速发展。2015年共接待旅客92.02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84565万元。路业康也曾外出考察,因此眼界大开。SV6鄂东网|www.xianzhaiwang.cn

“隔断红尘三百里,古堡藏风两悠悠。”在路业康家的游客留言簿上,有游客留下这样的评价。SV6鄂东网|www.xianzhaiwang.cn

一个藏族村庄的巨变 等待游客探寻它的秘密

文章地址: http://news.xianzhaiwang.cn/toutiao/451024.html

已有0人评论 我有话说相关内容阅读
新闻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鄂东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非鄂东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如因作品[一个藏族村庄的巨变]一个藏族村庄的巨变 等待游客探寻它的秘密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征稿启事:
为了更好的发挥鄂东网资讯平台价值,促进诸位自身发展以及业务拓展,更好地为企业及个人提供服务,鄂东网诚征各类稿件,欢迎有实力机构、研究员、行业分析师、专家来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