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鄂东地区第一门户网站--鄂东网

追忆唐山抗震 申城再掀热潮 半年采访感动无数(3)

 时间:2016-06-24 10:03:28编辑:来源:news.xianzhaiwang.cn

难忘激情时刻,爱的浪潮温暖全城d9u鄂东网|xianzhaiwang.cn

为什么一则小小的寻人微信能引起如此关注?为什么一个有关唐山大地震的研究课题,至今仍能掀起如此波澜?d9u鄂东网|xianzhaiwang.cn

在不断的采访、编写过程中,课题组成员寻找到了答案。d9u鄂东网|xianzhaiwang.cn

3月中旬,年近七旬的伍平主动找到课题组,诉说了自己的一段经历。d9u鄂东网|xianzhaiwang.cn

伍平是上海一位公共卫生疾病防疫专家,当年20多岁的他刚从医学院毕业便加入上海救援唐山医疗队,在震后第一时间随大部队赶赴唐山。d9u鄂东网|xianzhaiwang.cn

“救死扶伤”,这是一路上年轻的伍平心中默念最多的词语,可没想到的是,进入唐山之后,组织交给他的任务却是灾后防疫。d9u鄂东网|xianzhaiwang.cn

这对他来说是一个全新的考验。d9u鄂东网|xianzhaiwang.cn

屋内屋外如何消毒、饮水如何净化……他边学边干。“当时,作为一个刚毕业不久的年轻人,职业方向是比较模糊的。在唐山进行灾后防疫的经历,坚定了我的职业方向。”伍平说,救援归来,自己就明确要将灾后防疫作为毕生工作。d9u鄂东网|xianzhaiwang.cn

汶川大地震、印尼海啸……如今已成专家的他屡次参与国内国际灾后防疫工作,而他最初的选择却因为唐山。d9u鄂东网|xianzhaiwang.cn

在上海从事艺术工作的李志良也是课题组的采访对象之一。d9u鄂东网|xianzhaiwang.cn

地震当天,作为上海戏校去唐山地区招生的老师之一,他与同样来自上海的一名余姓医生住在一个宾馆里。地震来时,他被震醒了,情急之下,他把玻璃窗砸掉,正准备往下跳时,回头一看,同屋的余医生还在睡觉,就大声叫:“余医生,快醒醒,地震了!”d9u鄂东网|xianzhaiwang.cn

死里逃生的他们,在接下来的一个多月时间里,奋不顾身地加入到了救援的队伍。d9u鄂东网|xianzhaiwang.cn

“从那以后,我和余医生的关系好得不得了,每年元旦,余医生一定给我寄张贺卡,因为是共同经历了生死的战友啊!”李志良坦言,自此之后,每当听到唐山大地震或唐山这座城市的消息,心里都涌起牵挂之情。d9u鄂东网|xianzhaiwang.cn

接受课题组采访的还有很多老兵。从他们的讲述中不难发现,虽然过去40年了,但他们身上仍然保留着当年那种众志成城的战斗精神。d9u鄂东网|xianzhaiwang.cn

“天天都在扒废墟,几乎感觉不到累。”老兵夏龙才回忆,“获救的老百姓没水喝、没食物吃。我们到唐山的前几顿饭都给老百姓吃了。大约一周左右,各地的救灾物资源源不断地运进唐山,但部队的纪律非常严格,不许拿老百姓的一针一线。”d9u鄂东网|xianzhaiwang.cn

“子弟兵做的事情,就连自己的子女也不一定能做到。”当解放军撤离时,当地群众都这样说。d9u鄂东网|xianzhaiwang.cn

“对于当年参加唐山地震救援的人来说,有些人明确了人生走向,有些人铭记了一段互助互爱、众志成城的岁月。”金大陆研究员说,“因此,现在提起来唐山大地震救援,仍然有一种涤荡心灵的力量。”d9u鄂东网|xianzhaiwang.cn

“再回唐山”成期盼,双城互助谱新篇d9u鄂东网|xianzhaiwang.cn

历时半年的采访,让课题组几名上海籍的年轻人萌生一个想法:去一趟唐山,看看这座城市现在的样子。d9u鄂东网|xianzhaiwang.cn

“听了很多人的讲述,对唐山的印象就是一片废墟,只有亲眼看一看新唐山的样子,才能让这个课题的文字‘活’起来。”课题组成员之一刘世炎说。d9u鄂东网|xianzhaiwang.cn

抱着这样的想法,几个月前,课题组一行来到唐山。d9u鄂东网|xianzhaiwang.cn

在抗震纪念碑前,在唐山百货大楼、唐山地震遗址纪念公园里,他们感受到新唐山的活力和朝气。d9u鄂东网|xianzhaiwang.cn

此行还有一个重要收获,他们与唐山师范学院历史文化与法学系建立起互帮互助的合作关系。d9u鄂东网|xianzhaiwang.cn

“我们发挥地缘优势,参与了这项课题的研究。”唐山师院历史文化与法学系系主任沈芝说,他们帮助上海方面完成了部分当年受救助人员的寻找和采访。d9u鄂东网|xianzhaiwang.cn

“该课题最终将以《来自唐山的报告》为题,呈现出这部分研究成果。”金大陆说。d9u鄂东网|xianzhaiwang.cn

上海一行人带来的研究理念,也为唐山历史学研究拓开了思路。d9u鄂东网|xianzhaiwang.cn

“得益于上海课题组的启发,我们打算以上海救援唐山大地震为样本,对全国各地救援唐山大地震进行口述历史的研究。”沈芝说。d9u鄂东网|xianzhaiwang.cn

从40年前的受助到如今的互助,唐山享受到被爱的满足,也早已领悟到“授人玫瑰”的幸福。d9u鄂东网|xianzhaiwang.cn

“在2008年南方发生雨雪冰冻灾害时,唐山农民就自费组织12名乡亲奔赴灾区参加抗灾,这无疑是唐山人民感恩全国人民的一个表现。”课题组一名90后小伙儿在《上海救援唐山大地震》一书的后记中这样写道。d9u鄂东网|xianzhaiwang.cn

“很多当年参与了救援唐山大地震的上海人都想再回唐山看一看。”罗英说,“他们中不少人后来都成为上海各个领域的领军人物,现在大多虽已退休,但是这段经历已成为他们年轻岁月中一段绝不会抹去的记忆。”d9u鄂东网|xianzhaiwang.cn

“有些人救援回来就再也没去过,有些人只是坐火车路过,他们都想再去看一看新唐山。”上海中医药大学校史办负责人刘红菊说,据她所知,很多人都想在七月份唐山抗震40周年纪念日前后再回唐山“探亲”。d9u鄂东网|xianzhaiwang.cn

“恩人归来,就是唐山的期盼。”沈芝说。d9u鄂东网|xianzhaiwang.cn

相关d9u鄂东网|xianzhaiwang.cn

半年采访感动无数d9u鄂东网|xianzhaiwang.cn

课题组在半年来的调查采访中收获了无数感动。d9u鄂东网|xianzhaiwang.cn

年近八旬的老兵朱万高曾是一名参与唐山大地震救援的空军。他向课题组讲述了一件40年来令他难忘的事。d9u鄂东网|xianzhaiwang.cn

“有一个小女孩,只有三四岁,父母全都没了。没人照顾,一名陆军女兵就抱着她。当要把小女孩送到石家庄的时候,小女孩不要其他人,只要那位女兵。女兵只好跟着飞机,一直将小女孩送到石家庄。”d9u鄂东网|xianzhaiwang.cn

40年前,年仅24岁的倪永明曾作为宣传干事跟随上海救援队奔赴唐山。d9u鄂东网|xianzhaiwang.cn

接受课题组采访时,老倪带来一个老式台灯。话还没出口,泪水就掉下来。d9u鄂东网|xianzhaiwang.cn

“这是在大地震救援时,一个唐山人老吴送给我的。之前我们一直保持联系,前年他去世了。”老倪回忆说,唐山大地震后十天左右,他正要出去采访,老吴骑着自行车,拿着一个塑料袋过来了。d9u鄂东网|xianzhaiwang.cn

“我要去找我女儿。”老吴平静地说。d9u鄂东网|xianzhaiwang.cn

老吴是丰南农村的,女儿在唐山市里工作。d9u鄂东网|xianzhaiwang.cn

“你女儿在哪?”d9u鄂东网|xianzhaiwang.cn

“地震后到现在还没有回来,不知道怎么样了。”d9u鄂东网|xianzhaiwang.cn

倪永明带着几名战士跟着老吴,来到市区一片废墟上,几个人扑到地上用手挖起来。d9u鄂东网|xianzhaiwang.cn

一边挖,老吴一边说:“我女儿有个特征,两条辫子特别长。”d9u鄂东网|xianzhaiwang.cn

后来挖出来了,就是一个长辫子的姑娘……d9u鄂东网|xianzhaiwang.cn

战士们帮他把女儿抱起来,装在袋子里,老吴自己背回去安葬了。d9u鄂东网|xianzhaiwang.cn

“老吴很感激我们,他是搞灯艺的,就做了个台灯留作纪念,还留下了联系方式。”老倪的眼泪不住地流。d9u鄂东网|xianzhaiwang.cn

文/河北日报记者王博d9u鄂东网|xianzhaiwang.cn

追忆唐山抗震 申城再掀热潮 半年采访感动无数

文章地址: http://news.xianzhaiwang.cn/toutiao/266438.html

已有0人评论 我有话说相关内容阅读
新闻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鄂东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非鄂东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如因作品[追忆唐山抗震]追忆唐山抗震 申城再掀热潮 半年采访感动无数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征稿启事:
为了更好的发挥鄂东网资讯平台价值,促进诸位自身发展以及业务拓展,更好地为企业及个人提供服务,鄂东网诚征各类稿件,欢迎有实力机构、研究员、行业分析师、专家来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