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鄂东地区第一门户网站--鄂东网

战国时百家争鸣的伟大学术殿堂 修建者竟是这位“昏君”(2)

 时间:2016-08-01 13:04:32编辑:来源:news.xianzhaiwang.cn

这里,有从临淄直达荣成、横贯全国的东西通衢,有临淄西经平陵、南出阳关而达兖州的要道,有临淄东经即墨而达诸城、日照从而与吴、越交往的大街道,有临淄经济南和平原达赵、卫的交通干道,有从临淄南出穆陵关而达沂南与楚相接的枢纽……隐蔽在这些大路心腹之侧,还有数不清的羊肠小路。在哀鸿遍野、内忧外患的古神州,孟子、荀子、邹子、慎子、申子……一个又一个行者——风尘仆仆地沿着这些小路坚定地走进令人向往的稷下学宫,走进天下读书人的梦中家园。YJ6鄂东网|xianzhaiwang.cn

而这座高头大殿,坐落在稷山之侧,更矗立在天下人的心中。它,像一个勤勉的君王,夙夜在公,朝乾夕惕;像一个健硕的武士,气宇轩昂,威风凛凛;像一个从容的智者,成竹在胸,乾坤澄彻。YJ6鄂东网|xianzhaiwang.cn

公元前319年,齐宣王即位。宣王在位期间,借助强大的经济军事实力,一心想称霸中原,完成统一中国的大业。为此,他像其父辈那样大办稷下学宫。他给稷下先生们极高的政治地位和礼遇。这些人参与国事,可以用任何形式匡正国君及官吏的过失。他还为他们修康庄大道,建高门大屋,给予很高的俸禄。“稷下之冠”的淳于髡有功于齐,位列上卿,赐之千金,革车百乘;孟子被列为客卿,出门时“后车数十乘,从者数百人”;田骈“訾养千钟,徒百人”。YJ6鄂东网|xianzhaiwang.cn

史料记载,齐宣王经常向稷下先生们征询对国家大事的意见和看法,并让他们参与外交活动,以及典章制度的制定。这样一来,稷下学者们参政议政的意识空前强烈,学术研究的自主性、创造性和积极性异常高涨。齐宣王时期的稷下学宫,其规模之大,人数之众,学派之多,争鸣之盛,都达到了稷下学宫发展史上的巅峰。此时,稷下学宫已经具备了相当的规模和影响。《史记·田敬仲完世家》云:“宣王喜文学游说之士,自如邹衍、淳于髡、田骈、接予、慎到、环渊之徒七十六人,皆赐列第为上大夫,不治而议论。是以齐稷下学士复盛,且数百千人。”YJ6鄂东网|xianzhaiwang.cn

YJ6鄂东网|xianzhaiwang.cn
战国时百家争鸣的伟大学术殿堂 修建者竟是这位“昏君”YJ6鄂东网|xianzhaiwang.cn

齐宣王问政图YJ6鄂东网|xianzhaiwang.cn

一时间,战国学术,皆出于齐。YJ6鄂东网|xianzhaiwang.cn

在春秋战国那样一个诸侯割据,长期分裂动荡的时代,稷下设于一国之中而历150年之久,不能不说是中国文明史上的奇迹。YJ6鄂东网|xianzhaiwang.cn

YJ6鄂东网|xianzhaiwang.cn

稷下多谈士,指彼决吾疑。YJ6鄂东网|xianzhaiwang.cn

恰如东晋陶潜在《拟古》诗中所写,稷下学宫在先秦时期的文化史上,占有着十分显著的地位,是各种文化思想理论学说汇聚、碰撞、交流、融合的地方。YJ6鄂东网|xianzhaiwang.cn

田氏代姜,毋庸置疑的是,六百年的姜氏江山有着深厚的文化积淀。西周之初,封师尚父姜尚于齐,封周公旦于鲁。齐鲁毗邻,但其思想体系大有不同。传说太公封鲁,伯禽至鲁三年,才报政周公。周公问:“何迟也?”伯禽曰:“变其俗,革其利,丧三年然后除之,故迟。”而太公封齐,五月报政。周公问:“何疾也?”太公曰:“吾简其君臣礼,从其俗为也。”毫无疑问,姜尚的见地恰在于此,他因地制宜,移风易俗,没有简单地将西周王朝那一套繁琐的礼仪搬到齐国,而是“引其俗,简其礼,通工商之业,便鱼盐之利”,迅速得到了百姓的拥护,“人民多归齐,齐为大国”。YJ6鄂东网|xianzhaiwang.cn

思想的活跃,创造了稷下学宫的仪轨,打造了百家争鸣的舞台,营造了文化包容的氛围,形成了思想多元的格局。在这里,没有违心之说,没有一言之堂,没有文字狱,没有学术不端,不为权威者所垄断,不为善辩者所左右,诸子百家言论自由,畅所欲言;学术自由,著书立说。稷下学宫,一个东方的文化王国,一片东方的文化净土,中国知识分子的天堂。YJ6鄂东网|xianzhaiwang.cn

这是一份长长的名单:稷下学宫在其兴盛时期,曾容纳了当时“诸子百家”中的几乎各个学派,儒家、法家、道家、墨家、名家、兵家、农家、阴阳家、纵横家、小说家……汇集了天下贤士多达千人左右,其中著名的学者如孟子、淳于髡、邹子、田骈、慎子、申子、接子、季真、涓子、彭蒙、尹文子、田巴、儿说、鲁连子、驺子、荀子……YJ6鄂东网|xianzhaiwang.cn

我们不难想象,在时间的深处,有这样一群人轰轰烈烈,衔命而出,他们用自己的智慧、立场、观点、方法,去观察,去思索,去判断,他们带来了人类文明道道霞光,点燃了激情岁月的想象和期盼。当时,凡到稷下学宫的文人学者、知识分子,无论其学术派别、思想观点、政治倾向,以及国别、年龄、资历等如何,都可以自由发表自己的学术见解,从而使稷下学宫成为当时各学派荟萃的中心。这些学者们互相争辩、诘难、吸收,成为真正体现春秋战国“百家争鸣”的典型。YJ6鄂东网|xianzhaiwang.cn

当彼之时,他们的心中有着伟大的信念:家国!社稷!天下!YJ6鄂东网|xianzhaiwang.cn

稷下学宫荟萃了天下名流。稷下先生并非走马兰台,你方唱罢我登场,争鸣一番,批评一通,绝大多数先生学者耐得住寂寞,忍得住凄凉,静心整理各家的言论。他们在稷山之侧,合力书写这本叫做“社稷”的大书。YJ6鄂东网|xianzhaiwang.cn

YJ6鄂东网|xianzhaiwang.cn
战国时百家争鸣的伟大学术殿堂 修建者竟是这位“昏君”YJ6鄂东网|xianzhaiwang.cn

资料图YJ6鄂东网|xianzhaiwang.cn

战国时期,诸侯割据,稷下之学缘何得以最终在齐国昌盛?历史的答案是:天时,地利,人和。YJ6鄂东网|xianzhaiwang.cn

秦国虽然最后兼并六国一统天下,但是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文化落后,思想保守,机制迂腐,假如没有公元前356年秦孝公重用商鞅实行变法,秦国绝无成为大国之可能,更无力成为文化的中心。楚国国土最大,人口最多,然而长时间的文化交流却使得巫文化融入中华文化,尽管一度出现屈原、宋玉等文学翘楚,但是秦楚接壤,战争频仍,又缺乏相应的机构平台,学者难以云集。燕国更为弱小,又经常被山戎所掠,只是到了燕昭王时招募贤士,得乐毅,出兵破齐,国力才逐渐强大,然而,贤良者寡,国家终无所依傍。韩国屡迁京都,山地多,平原少,物产贫乏,人口稀疏,文化落后,发展乏力。赵国濒临齐国,且与匈奴为界,战乱频繁,局势动荡。魏国一度强盛,尽管有魏文侯短暂的中兴,但是经历桂陵、马陵之战,国力衰颓,一蹶不振。YJ6鄂东网|xianzhaiwang.cn

从兴办到终结,稷下学宫约历150年,对于寻聘和自来的各路学者,稷下学宫始终保持着清晰的学术评估,即根据学问、资历和成就分别授予“客卿”、“上大夫”、“列大夫”以及“稷下先生”、“稷下学士”等不同称号,而且已有“博士”和“学士”之分。这就使学宫在纷乱熙攘之中,维系住了基本的学术秩序,也许创造了当时众多的世界纪录——学者最多的机构,著述最丰的学术,学风最淳的时代,历时最久的学院。

战国时百家争鸣的伟大学术殿堂 修建者竟是这位“昏君”

文章地址: http://news.xianzhaiwang.cn/toutiao/334377.html

已有0人评论 我有话说相关内容阅读
新闻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鄂东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非鄂东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如因作品[战国时百家争鸣的伟大学术殿堂]战国时百家争鸣的伟大学术殿堂 修建者竟是这位“昏君”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征稿启事:
为了更好的发挥鄂东网资讯平台价值,促进诸位自身发展以及业务拓展,更好地为企业及个人提供服务,鄂东网诚征各类稿件,欢迎有实力机构、研究员、行业分析师、专家来稿。